近日,文传院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承办的第十一届“金像杯”影像大赛圆满结束。经过评委会评审,大赛评选出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9项、单项奖6项。
本届大赛共设置三个参赛单元,分别是“光与影”视频单元、“只此青绿”平面单元、“笔尖戏剧”剧本单元,面向宝鸡文理学院全体学生征集作品。大赛启动后,各专业同学积极响应,参赛学生覆盖广播电视编导、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等专业,主创团队覆盖本科生到研究生全部年级,共收取175部参赛作品,其中视频类作品(含AI作品)101部、平面类作品40部、剧本作品34部。经过激烈角逐,最终47部作品获奖。
大赛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研室承办,现代传媒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协办。大赛旨在强化实践教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我院学生的艺术素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意策划、剧本编写、影像拍摄、剪辑制作与宣传推广的影像创作能力。
本届大赛是我院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改革,展现学生的文化追求和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特别是集中展示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在专业实践课程上学习成果的一次机会。此次大赛参赛学生范围广、参赛作品多、作品质量高,是学院学生影像创作能力的年度检阅和新收获。
(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 文/贺静娜 审核/孙立)
附获奖名单:
第十一届“金像杯”影像大赛获奖名单
“光与影”视频类竞赛单元
1.非纪实类获奖影片
奖项 |
作品名称 |
主创 |
一等奖 |
《口蜜腹剑》 |
黄宇豪、郭芋李、张耀琛、陆仕敏、雷曼萍、赵潇潇 |
二等奖 |
《蓝门》 |
卫临煜、曾琪、王彧、陈嘉仪、田彦君、何子怡 |
《斗鱼》 |
王婧好、崔昊月 |
《禁·噤声》 |
董佳卢仪青徐文青陈慧艳张晓鹏 |
三等奖 |
《时空的回响,穿越时空的红色记忆》 |
卫临煜、曾琪 |
《难回乡》 |
刘科伟、李楠杰、杜沁泽王梓瑞、郑攻倩、邱心语 |
《我的同学有毒》 |
郭芋李、吴常荣、黄宇豪、张文俊、师文明、刘佳树 |
《赵石的纪录片》 |
朱润、李嘉敏 |
《泥沼》 |
王一美、马佳莹、邱斯夏、边照璇、刘佳树、王梓煜、田想 |
2.纪实类获奖影片
奖项 |
作品名称 |
主创 |
一等奖 |
《旧影》 |
王婧好、崔昊月 |
《在陕·看山》 |
崔昊月、韦婧秋、刘昕瑶、朱润、王婧好 |
二等奖 |
《指尖草韵》 |
崔昊月、韦婧秋、刘昕瑶、朱润、王婧好 |
《何尊出逃记》 |
贾雨凡、殷佳榛、毛俊博 |
《羽你同行》 |
卫临煜、曾琪 |
《君子慎独》 |
王婧好、温航娇 |
三等奖 |
《好!乐队》 |
王婧好、温航娇 |
《线理长乐塬,献礼新中国》 |
刘俊淼、刘昕瑶、张瑶、毛俊博 |
《我的非遗日记“纸”为遇见你》 |
韦婧秋、朱润、崔昊月 |
《撩咋咧,秦腔!》 |
闫佳琪、韦婧秋 |
《海不辞水》 |
刘俊淼、刘昕瑶、闫佳琪 韦婧秋 |
《退休》 |
朱润、李嘉敏 |
《千面万“画”》 |
贾雨凡、贺苗、殷佳榛、 闫佳琪 |
3.单项奖
单项奖 |
获奖者 |
获奖作品 |
最佳导演 |
黄宇豪 |
《口蜜腹剑》 |
最佳摄像 |
曾琪、陈嘉仪 |
《蓝门》 |
最佳剪辑 |
董佳、卢仪青 |
《禁·噤声》 |
最佳女主角 |
卫临煜 |
《蓝门》 |
最佳AI创意作品 |
《何尊出逃记》、《哪吒救海》 |
“只此青绿”平面类竞赛单元
奖项 |
作品 |
主创 |
一等奖 |
《秦兵马俑》 |
卫临煜 |
《吟诵》 |
王婧好 |
《寻味》 |
卫临煜 |
二等奖 |
《茶道》 |
陈清朗 |
《穿越千年的凝望》 |
崔昊月、王婧好 |
《渔趣·鸬鹚弄》 |
孔令文 |
三等奖 |
《LR为照片添彩》 |
卫临煜 |
《贺新年》 |
白荷 |
《古祠之谧》 |
连倩倩 |
《春韵京华》 |
王茜 |
“笔尖戏剧”剧本类竞赛单元
奖项 |
作品 |
主创人员 |
一等奖
|
《矿场之光》 |
张耀琛 |
《寒冬之刃》 |
刘俊淼、刘昕瑶、闫佳琪、韦婧秋 |
《浮》 |
朱润、李嘉敏 |
二等奖
|
《蝴蝶效应》 |
毛俊博 |
《蜘蛛》 |
郭芋李 |
《莫比乌斯》 |
贺苗 |
三等奖
|
《植物初潮》 |
殷佳榛 |
《盗亦有道》 |
杜紫硕 |
《归家异途:堡格之旅》 |
黄宇豪 |
《陈仓》 |
刘瑞瑛 |